热带鱼用底砂还是底泥?
其实底砂,底泥,顾名思义就是用来装饰容器底的东西,在热带鱼的饲养中,一般用在容器底部铺上(铺的厚度在0.5到1.5厘米为宜)一层,用来做容器的背景装饰等。
底砂大多为人造石英砂,也有用河砂、月光砂(有银白色细砂反射鱼缸顶部或角落灯光,使水族箱更明亮),颜色偏白或偏黄等。还有些彩色的砂则是装饰砂,里面混有玻璃微珠或其它的东西,颜色多样,亮丽。
底泥的颜色基本上为黑褐色或黄色,是用晒干的塘泥或河底泥土加工而成,本身含有丰富的微生物、无机盐等,可在水族箱中形成类似自然界水底的生态环境。在一些水草缸中使用的叫做“白嫩”的底泥,内含丰富的营养物质,是专为水草缸而加工的营养土,有助于水草的生长。在水族圈中流传有这么一句话:有老泥的缸好养鱼。就是说有老泥的水族箱的水质更容易保持稳定,病害会更少而易康复。
就笔者多年经验:如果养什么龙鱼、虎皮鱼、地图鱼等大型热带鱼,或象罗汉一样的凶猛鱼,或什么专吃其它鱼卵子的鱼,或者用来养什么孔雀鱼、亚马逊盲鳗之类没有“挖沙习性”的观赏鱼,用有颜色的底砂做装饰是可以的,且用透明的容器来养这些鱼有很好的观赏效果。如果用来喂养比如斗鱼、神仙、老虎鱼、黑秘、剪尾脂,或者用来种大型水草,最好用“老化”的底泥来做装饰,这样的鱼本身也是很喜欢在“淤泥”中生活的。如果用来喂养象萤丽鱼、珍珠龟之类的喜欢在“沙子”里面刨来刨去的鱼类、龟类,则必须铺上沙子(笔者用过5厘厚的,鱼玩得很过瘾)。
总之,底砂或底泥本身对水的PH值影响不大,但做水族箱底层背景装饰使用,对水会产生影响,特别是老水的“老化”,都会对水质产生一定影响,对鱼的健康也都会造成影响。
因此,到底用底砂还是底泥,应该说是“各有所宜”,主要还是依据个人的爱好和鱼种等实际情况来决定,没有硬性的规定。但无论用何物装饰容器底下,都必须注意:一定要清洗干净(建议用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消毒),不要有其它杂物混入,特别是不要有其它鱼不能生活、吸收的东西,如石灰,或石灰质的东西(比如水泥砖块之类),这样会影响水质。同时,也不要在容器底部使用其它的东西垫在装饰物下面,比如沙子下面不要用砖头或石块做高台,砖头和石块会与水接触后逐渐释放各种物质(可能是钙化等等),会改变水质和PH值,特别是PH值,可能会使原来本身酸性的水发生变化,对鱼的生长十分不利。
最后补充一下,容器底部铺的装饰物厚度应保持0.5到1.5厘米为宜,太薄(如不到0.5厘米),鱼儿等玩过以后就露底了,既不好玩也不再美观,影响观赏;如果太厚,则容器表面积会减小,影响养鱼缸的总容积,同样不利于养鱼。
如果大家谁有不同的意见,请各位多多指教。